三、教学形式上,要体现活动性、合作性
课标指出,“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。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。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,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、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,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。”
⑴、面向现代化。
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关注语言形式,那是文本固有的,是静态的。靠嘴巴的讲解,靠板书的分解,靠学生的书面作业,有一些效益,但渠道狭窄,信息封闭,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显得单一。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,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。网上信息的即时获取,影音文件的和谐配合,学生作业的投影展示,CAL课件的灵动形象,与原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不可同日而语。有个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教《黄山奇石》,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已经上网的电脑。学生上网搜寻,锁定“黄山奇石”,为未命名的奇石命名,如“八戒取经”“羲之练字”“巨人搬石”“神龟下海”;同时仿课文写法,键击屏闪,一段作文成了页面;接着“网上邻居”互相交流,你一段,我一段,添上过渡语句,一篇篇新版《黄山奇石》就出现了。尽管多媒体教学手段全面进入课堂还假以时日,尽管使用过程中还有许多缺陷和不足,但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。迎接它、掌握它、发展它,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。
⑵、多科交融,博采众长。
一方面,语文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事,在学科之上有个“人”,各学科都应该互相关注。譬如写字,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》就指出: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、艺术、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。”另一方面,教语文,吸取语文外部的知识和技能也相当重要。如作文教学的实验作文、生活作文、游戏作文、“写使用说明书”等,阅读教学中的画一画、唱一唱、摆一摆、凑一凑、动一动等。一般地说,把课堂教学设计成情节型的,活动型的,因为综合了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与表现手法,学生更有兴趣参与,学习效果更好。电视上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栏目和表现形式都在语文课堂上展现,如“幸运52”“开心辞典”“快乐大本营”“实话实说”“辩论赛”“表情动作猜词(成)语”“倒装句”“戏剧小品”等。
⑶、合作学习。
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互相依存的,上下左右前后的人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独立于联系之外而生活的人是不存在的——除了漂流在孤岛上的鲁滨逊之类,因而合作共处就显得非常必要。课堂教学应该培养这种精神。讨论、倾听、答问是合作学习,争辩、交际、对话是合作学习,策划、主持、协调、评价也是合作学习。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是自由式合作,如讨论可以自找对象,前后左右结对可以,“西南”“东北”联合也行。也可以是团队式合作,全班组成若干团队,每个团队有一二三层次的骨干。比如讨论,可以先在团队内交流学习,然后推出各团队代表在全班中心发言。有位老师教《燕子》,先引导学生用概括的方法,将课文浓缩成10句话,然后采用“辩论擂台赛”的形式,辩论“课文”好还是“改文”好。学生自选“正方”“反方”,组成两个团队,且有第一、二、三辨手。课堂上争辩气氛非常热烈,辩手之外的“亲友团”也跃跃欲试,既争辩又合作,语文智能和表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。